9月29日上午,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24年广州文创新业态新势力高质量发展对话会暨投资路演”(以下简称“投资路演”)在广州举行。
为了落实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广州市文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在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指导下,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南方日报社、广州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联合开展广州文化企业30强系列评选活动,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多届,成为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活动和闪亮名片。
为挖掘广州文化企业的投资价值,今年“广州文化企业30强系列评选”新设“广州文创新业态新势力”子榜单,突出新技术、新业态、新消费、新场景特征,主要考察企业的创新能力、市场潜力以及投资价值。在今天的“投资路演”上正式发布“2024年广州文创新业态新势力”榜单,并给入选企业颁发奖牌。
本次入选企业涵盖了多个新兴行业赛道,涉及数字文化科技、文旅融合、文化内容生产与传播、文化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呈现出极具代表性的新业态与新势力。这些企业展现了高度的创新活力和技术驱动力,通过不断探索文化、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各自行业注入了新动能,体现了广州文化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文化传承、市场多元化等方面的新趋势。
广州文创新业态新势力高质量发展对话会暨投资路演对接
以下是活动上各位专家演讲和企业的主要观点:
杨代友:进一步挖掘迅猛发展的广州文化企业之投资价值
广州市社科院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杨代友提到,近年来广州文化产业迅猛发展,2023年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582.34亿元,文化企业数量超过15万家,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数也创新高。以新技术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文化产业增长的重要引擎。为了进一步挖掘广州文化企业的投资价值,今年设立了“广州文创新业态新势力”子榜单,并将开展系列路演活动,促进文创项目与投资者的对接,助力广州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魏鹏举:新质生产力需要科技创新与文化内涵融合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讨论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及其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他指出,新质生产力不仅仅依赖科技,还应包含文化内涵,尤其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文化和科技的融合至关重要。文化创意提升了人类社会的边际收益,而科技创新则降低了边际成本,二者的结合形成了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双向发展。国家对于文化科技融合高度重视,尤其是在推动高质量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未来的关键趋势。以博物馆和非遗领域的数字化为例,文化科技的应用正在为文化新业态带来增长效益。同时,科技的发展也需要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环境,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和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生产力,还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曹景新:广东东方文旅集团以新战略赋能旅游品牌
广东东方旅文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曹景新介绍了广东东方文旅集团的新战略,重点推介了集团的“民宿投”业务。东方文旅集团是一家综合性的文旅企业,主营业务包括度假村开发、旅游线路运营、旅游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等,集团具有全产业链运营能力。战略目标是通过“5100计划”,在五年内全国范围内投资建设100家度假村,推动全域旅游品牌的创建。
龚迈程:亲子剧探索文旅商业新模式
广州瑜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编剧兼导演龚迈程分享了全产业链化亲子剧创作企业的发展历程。瑜源成立15年,专注于亲子舞台剧的创作与巡演,拥有55部原创作品、300多项知识产权,并通过9000多场巡演吸引了700多万观众,票房突破5亿多元。瑜源积极参与公益文化项目,与政府合作打造公益演出季,开展惠民演出,并通过“瑜源+”项目,将内容与文旅、文创产品相结合,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陶锋:AIGC如何助推大湾区文化产业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教授,探讨了AIGC赋能大湾区文化产业的前景。文化产业自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增长迅猛,年均增长率达16.5%,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AIGC通过智能内容生成,对文化产业中的内容生产和创意设计领域影响巨大,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AIGC的应用不仅在内容创作层面带来变革,也在供需匹配、智能决策和延伸应用等方面提供支持。大湾区应重点关注内容消费和企业服务领域的AIGC赛道,同时要采取包容审慎的策略鼓励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的发展,并在人才培养、资金导入、技术开发等方面提供支持。
陈泽:向文旅发力,东亚集团发展历程
广州市东亚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陈泽,介绍了企业的发展情况,东亚集团成立于1984年,早期主营声光通信设备的进口贸易,之后扩展至音响设备制造。自2011年重组后,全面进入文旅工程领域,专注于剧院、音乐厅等场所的设计、建设与施工,以及环境声学和城市亮化工程。
金巍:文化金融进展显著,并需要供给侧改革
国家金融和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巍,探讨了文化金融对文化与科技融合及新业态发展的支持,重点关注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文化金融的发展。文化金融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银行成为主要服务力量,文化产业相关的私募基金规模约为2万亿人民币,尤其在数字文化产业的投资中占比高达50%至60%。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核心要素:符合新发展理念、科技向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文化金融应聚焦于创新驱动、服务新动能和新业态,特别是数字化、文旅融合和文化新消费等重点产业。同时,数字文化装备制造业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文化装备的安全性在全球市场中的巨大潜力。此外,文化金融需要供给侧改革,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及新经济的理解有待提升,未来需要增强对文化企业需求的理解。应壮大“耐心资本”,支持那些需要长期投入的文化项目,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具有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企业。
赵永红:天纵致力中国文化产品全球化
天纵实业董事长赵永红分享了公司成立22年来的发展历程及业务情况。天纵是一家致力于传承中国文化的皮具泛家居公司,产品涵盖家居收纳、配饰、包袋、礼品及高端品牌包装,结合国风国潮和文创设计,以“IP元素+非遗工艺”为特色。天纵实业从皮艺设计和生产逐步扩展到海外贸易,并在2018年推出庭续造物品牌,推动中国文化产品的全球化发展。
陈映庭:传统书法艺术的数智化、智能化
广州逅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映庭,介绍了在书法领域的数智化和智能化探索。逅艺文化致力于将传统的诗书画印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书法测评平台。逅艺文化推出了“识字君”小程序,通过AI技术识别书法作品,帮助用户更便捷地学习和欣赏书法。同时,逅艺文化为个人和机构提供了软硬件结合的学习工具,并推出了基于黄金分割线的“书道格”书法练习纸,提升了书法教学和创作的精确度。逅艺文化将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带领团队不断创新,推动传统书法艺术的现代化发展。
刘伟:“文化+科技”应注重科技伦理,广州人文经济发展未来路径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刘伟提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属性是实现文化和科技、以及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通过共建共融最终实现共享。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未来社会走向共同富裕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发展行业。“文化+科技”是未来十年尤为重要的一个领域,我们在重视该领域发展的过程中,科技伦理问题不容忽视。AI的水平无法体现人的主体性,所以我们要在文化产业的供给端保留我们自身的文化属性。独特的岭南文化,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良好的文化基础设施是广州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主要优势。广州的人文经济发展有几个路径:第一是科技融合;第二是文化创意产业;第三是高端文化制造产业集群。
邓锐:“1+4+N”模式打造城市文化高地
广州文化高地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邓锐分享主题是“打造城市文化高地”。广州文化高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以线下的广州高地文化空间作为一个依托,融合文化项目策划与品牌运营、文创开发与产品供应、媒介的服务以及设计的服务,是集合广州地区高端要素的综合平台。目前在探索“1+4+N”的业务模式,以实体平台为依托,以文创产品、项目策划、设计服务、新媒体运营为四大抓手,深入到各个政企单位。
程福星:数字媒体创作的三个主要领域
广州市匠思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COO程福星提出,数字媒体创作或者数字媒体艺术的赋能,更多是涵盖三个领域的东西,一是从传统的真人变成数字人,以虚拟人的方式去帮助客户推广。二是数字产品,将客户原来不易展示或表达的内容低成本地转换成消费者随时随地可以看到的数字产品。三是数字场景,从传统的营销场景变成数字化的场景,来帮助客户做数字化的媒体展示。文化传播或者文化输出从原始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广州文化产业需要不断用新的方式、新的手段和科技去帮助文化进行一个新的输出。
南方+见习记者 周妤洁 记者 蔡华锋股票配资平台哪个可靠